找到相关内容94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三)

    上面研究教理好像眼,现在行为端正好像脚,试想一个走路的人,没有眼,或没有脚,能够走路吗?所以要“足目双运”,又叫做“解行相应”。做一个佛教徒,假定行为不好,虽然是明白了一点佛理,也无济于事!人家会说你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570432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一)

    ,③解行,④因果,⑤人法,⑥分齐境位,⑦法智师弟,⑧主伴依正,⑨成坏逆顺体用,⑩应众生根,随缘常应。  此宗圆顿大教,迥出常情,兹不过略录其大要而已!有心研究者,可先读《贤首五教仪》,然后细研《八十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770435.html
  • 法句经与遗教三经

     「该通四教」、「未必小乘」的问题,则见人见智。究实而  论,此经的内容教诫是针对出家沙门而说,所指示解行门径  也不外四圣谛、三法印、八正道之类,属于原始佛教或部派  佛教时期的根本法轮;依照后起的...

    张火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870799.html
  •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

    七一九。)  佛法重视的是解行相应,“妙悟自心”仍是真可行践之学最重要的用功之处。这种思想同时也反映在他对于经教的诠释上。  此外,由上文心性思想中的论述,可以知道,真可所重视的是,心性常净我乐、妙应无待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771325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

    变化,终不能逾越此觉源心海之范围外;此于佛法具信心者,任何人当靡不承认之者”[13]。因此,我们不能用西洋人治学方法来治佛学,应该依教起观,解行相应,否则终不能得到佛法真谛。这也确实击中了中国佛教界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473545.html
  • 东晋慧远法师《法性论》义学的还原

    前所述,知远公一生解行,〈法性论〉一以贯之。 47页 第五章 〈法性论〉对中国佛教义学发展的影响第一节 〈法性论〉蔚为庐山义学的主流 庐山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673948.html
  •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

    以象征解行并重的大迦叶、阿难尊者侍立在佛陀左右;或供奉华严三圣||毗卢遮那佛、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等。 上堂 指上法堂说法。古时长老住持可随时上堂,后来则有定期及临时上堂之别。 上供 指以鲜花、水果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576465.html
  • 唐君毅的宗教融合思想

    ,初浅言之,即就“理论”与“实践”两个相即而有别的向度来看:从理论看来,一切烦恼虽未断而莫不可断,一切有情虽未度而莫不可度。一切众生的法性即佛性,无不可一时顿了,当下成佛,所谓解行顿成及当下普度;然而...生命之悲愿、我执之破除与空性之体悟、善恶染净之因缘、三世义、善恶因果义、普度有情义、解行顿成及当下普度之意义等义理建构佛教之理论,笔者只摘取其与本文议题相关之义理。   [33] 参阅《生命存在与心灵...

    陈振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777110.html
  • 空海法师:永嘉大师证道歌诠述(下)

    到。   ‘差之毫釐失千里’,就是说你的知见如果不正确的话,你的修证不可能正确的。所以解行合一,是很重要的。你不但解行要合一,而且你还要不断地虚心求真、求证。佛法的闻思修证,...

    空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478555.html
  •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

    ,绝言显理,不立阶位;理性顿显,解行顿成,一念妄心不生即名佛,故名顿教。   渐教、顿教均属三乘教,指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三乘人所得之法。第一教是小乘教,第二教至第五教是大乘教,而第五圆教又是一乘教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478958.html